别让公司死在股权分配问题上

学习

体验

蜂群

拼拼

家业

别让公司死在股权分配问题上


该视频转载自Youtube好叶频道,并且获得好叶的授权。好叶是一个拥有近25万订阅量的马来西亚知名华人自媒体频道,专门提供冷技巧,动画书评,心理学知识,投资理财知识影片给想要学习成长的年轻人。这是好叶分享的动画书评《创业公司的动态股权分配机制》帮助创业公司理清管理思路。

(视频制作:好叶)


视频字幕:


Hi 大家好,我是好叶。


最近好叶看到了一本书,觉得很值推荐给在创业路上的朋友。它叫做:《创业公司的动态股权分配机制》。


作者蔡聪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也是创业投资人。他创办的“群蜂社”就是使用他自己总结的一套动态股权分配的机制,来分配公司的股权。


群蜂社是一个用“社群投资模式”对接创业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投融资平台。公司自创立以来就实行“动态股权分配机制”。成立短短两年半,就已经支持了 30多家初创企业,每间公司平均人数10个人不到,但每个人都是创业者,独当一面。团队一直公平的按照他们既定的机制和共识动态的分配公司的股权。


首先,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很多关于股权激励机制的书,大多数的目的是教一些较成熟的公司的大老板们,如何拿出一小部分股权,做股权激励计划,激励中层或者底层的员工。让他们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地为公司、为老板工作。而这一本书角度则不一样,主要针对一些初创的企业来写。里面探讨了合伙人以及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之间,分配公司的股权的问题,让大家公平的创业。


作者第一次创业,就是因为股权分配不合理,而导致了团队的失败。作为投资人的他也目睹了许多和他同样的案例。所以他在书中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并形成一套适合初创企业的股权分配的方法。他也把这套机制应用于自己后面的创业,和指导他投资的初创企业,增加成功的概率。


这套机制最精髓就是在“动态”两个字。作者认为, 股权不合理导致了许多团队散伙,都是因为股权设置是静态的。创业团队面对环境太复杂了,只有“动态”的股权机制,才能够使得创业团队成员,公平的享有创业的成果。那要怎么样的动态法?


这里好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现在有A、B、C三个合伙人要创办一家企业。那要怎么分配他们的股权呢?作者认为初始股权不应该一开始就分。而是应该制定一套共识怎么分。然后把分配这个步骤往后推移。推移到一些“里程碑的到达”。例如团队约定好,把公司获得的第一笔订单作为第一个里程碑,在到达里程碑时分配一定比例的公司股权,可以先切出公司股权的10%来分配,而剩余的 90%以后达到后面的里程碑,再一点一点的慢慢分。


那根据什么来分配呢?团队还得约定好一系列量化贡献点来分配。例如,最典型最常见的贡献点,当然就是各个合伙人真金白银投入的现金,投入多少就算多少;又例如,合伙人往往从创业企业中领取打了折的薪水,也就是说给与公司“创始人折扣”,就很像你正常外面工作一个月工资1万元,但因为你加入创业团队,一个月工资只拿6000元。那么每个月的贡献值就是4000元;又例如,合伙人利用自己人脉实了销售,也可以算是一个贡献点,按照一定的销售比例提成,可能是2%,如果有100万的销售额,那么2万元就是合伙人可以得到的贡献值。又例如,合伙人把自己的专利技术无偿投入到公司,对于这个贡献点,合伙人们可以协商一个价格来量化其贡献值;其他常见的贡献点,还有合伙人无偿把设备或者办公场所提供给公司使用等等。这些投入都应该按照一定的市场价格来量化,记录贡献值。


一旦达到里程碑时,每个人就按照所获得的贡献值比例,来分配切出来的那部份股权。分配完后,每人的贡献值清零,再开始为第二里程碑的股权分配,积累贡献值。这样下来,在里程碑达到之前,每一个人都是同样的机会做贡献,而且大家认为重要的点上做贡献。自然团队的战斗力就强了。而达到里程碑后,就“论功行赏”,动态地调整各自的股权比例。所以最后谁是公司大股东,谁分得多,都不好说,大家公平在一套既定的机制下算出来。


当然, 这只是最核心的一点,还有很多执行层面细节和注意事项。例如,合伙人的加入、合伙人的离开,合伙人离开时有应该怎么处理没有转股的“贡献值”,已经转股的贡献值应该怎么做,什么时候计算,和用什么样的模板来记录……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看看这本书《创业企动态股权分配机制》或者不明白的可以加入作者创办的网上社群,“群蜂社”他们有一个关于这套机制的在线交流社群。谢谢大家的观赏如果你喜欢好叶的影片的话,就请你订阅好叶的频道,点赞和分享,如果不喜欢的话,那我再想想看怎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