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对孩子学习的焦虑

学习

体验

蜂群

拼拼

LeanCode

如何克服对孩子学习的焦虑



今天带我两个小孩和他的一些同学踢球。有个孩子临时加入了我们,我看他踢的挺好的,就问他:看你应该训练过,是不是校队的呀?他说,以前是,现在退出了。我说:啊,这为什么?你不喜欢踢球吗?他说因为经常要训练到晚上8点钟,怕影响学习,爸妈让他退出了。


我把我所见所闻发了一条朋友圈,有个朋友给我留言,据说少年的中国足球不输老外,只是说大部分12岁就挂靴,去准备中考和高考。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足球一直这么烂的原因。


如果我小孩喜爱足球,进入校队,我肯定不会让他退。不知道这个父母是如何想啊。不过他们的做法也许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中国父母的普遍做法。踢球当然得为学习让路。中国父母普遍为孩子的学习升学问题感到焦虑。其实我曾经也是,也被周围的一些虎爸虎妈搞得很焦虑。但现在我已经克服了对孩子的学习焦虑,不是因为我小孩学习好,学习主动。而是呢,焦虑让自己缺乏幸福感,对小孩也没有用。


学习其实最终目的不就是想获得幸福快乐的人生。而为了学习牺牲幸福快乐,让孩子丢掉他喜欢做的,擅长做的,而去做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不擅长的,搞到一家人天天很焦虑,就违背了学习的初衷了。


所以,我想通了。我从以下几点克服了自己对孩子学习的焦虑感:


第一,我得承认和接受孩子的平庸,不要对孩子有这么高的期望。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国家栋梁、成为科学家。平庸也没有什么不好,只要不要颓废,不堕落就好了。我孩子一出生时,我是充满了期望,我觉得在我细心培养下,他们未来一定比我优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觉得我这样的想法很危险,如果方式不当,要求过高,管得太严会影响亲子关系,可能还使得其心灵受伤害。期望越高,失望可能越大。还是不要鸡娃。千万不要让孩子来弥补自己的遗憾。鸡自己,不要鸡娃。你自己都不优秀,你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优秀。所以,我现在完全可以接受孩子以后长大送快递,送外卖。自食其力就行,没什么丢人的。只是不确定以后还有这样的行业。这活可能是机器人和无人机干的。


第二,学习很重要。而且分数为王的模式,将一直是中国升学录取的唯一标准。因为没有比这个更公平了。如果加入主观因素,腐败横生,很可能就切断了社会阶层流动,不公平的社会会出乱子。基础知识学习好,当然比学习差好。但是!升学和学历放在一生来看,其实又越来越没有起到这么决定性的作用。


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进入了信息时代,让每个人成为黑马的机会越来越多。最近看了一本书,是哈佛大学教授写的《成为黑马》。他的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不是按照我们社会上设计的标准模式,按部就班的方式取得他们的成功。例如,天文学界就有不少发现新天体的非科班出生的爱好者;例如马云实际上是个英语老师,不是学商业不是学计算机出身的;又例如李子柒,李佳琦,薇娅,他们小时候根本就不存在直播带货专业。我身边也有相当多的这样的案例。


去年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跟我年龄差不多,他学医,毕业后在医院做行政工作,但喜欢打游戏,天天下班就和网友一起打游戏,用我们的标准来评判,这青年精神病基本确诊,属于气死父母那种,需要送到精神病院接受心理治疗。后来他发现,聚集海量玩家的网络游戏中潜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对的,这是一个商业规律:“旺丁就旺财”。只要聚集的人气的地方,自然就聚集了需求,聚集了需求自然也就有了商机。从自己爱好和需求出发,他做起了买卖游戏道具、然后账号托管,帮别人打怪升级、当直播兴起,就做起了游戏直播的生意。从兼职到全职,从个人做到公司化运营,一路“升级打怪”,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虎牙、斗鱼这类游戏娱乐视频直播平台上兴起后,他一举签下七八万个娱乐主播,成为中国最大的娱乐游戏直播“公会”公司,日进斗金,非常成功。公司上了轨道,实现了财务自由后,他时间多了起来,他喜欢上了钓鱼。他发现高品质的鱼饵是钓鱼的关键,便把钓鱼圈公认的日本的一个世界顶尖鱼饵品牌的中国代理权谈了下来,设立了一家公司通过电商,直播带货卖鱼饵一个月也能卖个几十万元。


这种案例其实并不少,我们每个人回想一下,我们中学,大学学的东西,除了应付考试之外,有多少对你的人生产生过影响,能够帮助你获得财富和幸福?我是妥妥的好学生,按部就班,但,仔细想一想,对于现在从商的我,加减乘除用得最多,顶多偶尔做做指数开根号,对数、微积分、几何已经还给老师了。而物理,化学,生物其实具备常识水平基本够用了。政治更是完全无用。历史我基本上重新学了一遍,理解跟教科书完全不一样。但,我读书的时候曾经花了多少时间掌握他们,而这些时间其实完全可以追求一些我更感兴趣的东西,广泛的涉猎,看看世界发生了什么事。说不定,我也可能辍学搞起了计算机软件。所以,中国很难出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这种因为读书期间的兴趣爱好而取得巨大成功的商业奇才。因为我们的人生,我们学的东西,都被设计得千篇一律。只要千篇一律,就难免内卷。


所以,我会告诉孩子,基本的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的锻炼很重要,但未来决定你人生的很可能不是学校的硬知识,更不是你的考试分数,和学历文凭。跟你一样按部就班升学的同龄人有1000多万人,加上前后两届数千万。同质化的认知和经历,分数多一点少一点,不会给你带来很大竞争优势。恰恰是一些“差异化”的东西,让你的人生更容易成功。


差异化就是:你只要有一样比大部分的人更热爱更擅长的东西,这东西只要不是不良嗜好,你大概率不会饿死。你在抖音展示你的专长,你很可能都能刷出数万个粉丝。你怎么会饿死呢?你还可以去教跟你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人创造收入。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因为学习让孩子放弃一样他热爱且擅长的事情。因材施教,就是应该让他擅长的事情做到更擅长。而不是天天去做他不擅长,不喜欢的事情。用自己弱项跟别人的强项PK。


第三,我发现,让一个人取得较大的成功往往是他出来社会后实践中主动的持续的学习。这样看来,学历和文凭可能只在一个人找的第一份工作中获得了一些优势,而之后的职业生涯,其重要性越来越低。因此,真正的重要的是你是否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探索精神,是否有学习的动力和方法,是否有人生的目标和追求。我们这些民营企业很务实的,我只会为你给公司创造的价值买单,不会因为名牌大学毕业给高薪。不少人因为自己名校毕业,不愿意做低级简单的工作,而难度高的又做不好。高不成低不就的人裁员首选。我们的教育体制制造了太多这样的人了。其实绝大多数工作,与其读到学士、硕士、博士,还真不如早点出来积累经验,有目的的学习。要想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成功,首先把简单的工作做完美,做到超预期,然后争取更有难度的机会。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持续的、有目的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人想学习不会受限于学位,文凭,和老师的。


好,以上几点想通了,我真觉得我们父母真没有必要太为了学习和升学太过于焦虑。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让其感受到学习可以很快乐,学习可以给你带来满足感。让他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同时让他感觉到你的爱。他爱你,认可你,而你又把自己做到优秀,今天的你就是明日的他,他不会差到哪里去。


今天就聊到这,欢迎点赞、转发,或者留言与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