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化也要讲究精益原则

学习

体验

蜂群

拼拼

家业

资本化也要讲究精益原则



北交所2023年的三组数据:

  • 上市新股达 77 只,总数目239家;
  • 北证 50 相对沪深 300拥有 26%的相对收益,全年 95%的个股收涨;
  • 个股平均成交额为 30亿元,是 2022 年的 3.7 倍。


两年前,我就向我们被投的企业以及我创业的朋友们建议,要重视北交所。如果短期内难以达到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上市要求,但是公司已经有个一两千万盈利,符合北交所行业定位,就应该马上着手挂新三板,再谋划北交所。如果新三板创新层达不到要求,就先挂基础层。可惜,两年前很少人听取我的建议。大部分人是碍于面子,认为自己公司上了新三板信息就公开了,等于承认自己上不了市,无奈才挂新三板,影响自己融资。这认知是错的,你公司能不能融到钱,取决于你公司质地,挂新三板只会增加融到钱概率。还有人担心北交所没有流动性,挂上去没有交易。这个逻辑搞错了,把结果说成了原因。北交所流动性不足,不是其交易所本身的机制问题,而是里面的公司相对沪深两市体量较小,处于更早发展期。你公司盈利性和成长性足够好,流动性对你这样一家公司来说足够了。成熟的资本市场都是二八定律,纳斯达克也有大量的僵尸股,垃圾股,不是纳斯达克没有流动性,而是你的公司不好,无人问津。还有人认为,上了北交所跟他们上科创板和创业板的目标想违背,这也是错的。北交所跟创业板和科创板有无缝转板机制,做到5000万利润,就可以转到创业板或者科创板,都有先例。上北交所与谋划科创板和创业板没有任何矛盾。虽然我认为未来不一定需要转板,因为北交所的整体交易量只会更好,不会更差。


我两年前建议创业者们重视的原因:

  • 北交所刚刚开板,有红利期!而且会随着上市公司数量增多趋严;
  • 我认为定位走资本化的公司,只要能够负担得起中介机构的费用,要采用“精益原则”,尽快先成为一家公众公司,哪怕小市值也不要紧。

所谓“精益原则”就是,逐步“资本化”,而不追求一蹴而就,非要憋出百亿市值的公司才上市。现在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分层。使得公司成为公众公司的门槛大大降低和提前。原来做PE做FA的业务空间被大大压缩,建议最好早点转行。


在多年以前,可能我们的资本化路径是这样:先在非公开私募股权市场融资,ABCDE轮一直融,融到数十亿市值,然后积累业绩达五千万,上创业板科创板,市值达到上百亿,然后昙花一现,上市即巅峰,引来股民的一顿骂声。 而现在是,非公开市场可能融两轮,公司有个1000万利润就挂新三板,有3000万利润就该谋划成为一家小市值的北交所上市公司,然后利用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做大市值。前者把股民当韭菜,后者让股民分享公司成长的收益。


这是我预测的趋势: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小市值的上市公司,而不是越来越多C轮,D轮,E轮的大市值非上市公司。深沪两市IPO暂缓,和北交所去年的表现,印证我的看法。


我不是马后炮,在我一年前撰写我的新书《创业家书》第六章《创业公司的资本之路》的书稿时,我就明确提出了这个资本化的发展趋势。里面有详细的论证,我的橱窗中有售。


欢迎点赞、转发,或者留言与我讨论。